书画
-
- 宋代扇面画:方寸之间描绘大千世界
- 《百子图》宋佚名《夏卉骈芳图》宋纨扇《青山白云图》宋佚名《山居对弈图》佚名《蕉阴击球图》宋 □詹霓 我国扇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晋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载,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

-
- 百年青藤有余慕 清中期文士阶层如何“追星”
- 徐渭 墨花图(局部) 卷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1521-1593)出生于明代中后期,他生前虽谋略出众,尤其“好奇计,谈兵多中”,但终究“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去世多年后,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发现了这位...

-
- “兰亭八柱”,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弘历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帧(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再

-
- 黄宾虹:绘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说到黄宾虹,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山水画一代宗师,他从六岁开始学画,当时并没有名师指点,从临摹开始,后来跟随陈崇光学花鸟,到了中年以后,开始在山水画上精研,虽然有着自己的风格,但是卖画生涯,无人问

-
- 中国古代的屏与画:画屏且作素屏观
- 巫鸿先生年岁已逾七十,然近年仍笔耕不辍,活跃于学界。观、读《物绘同源》一书,也像是观看巫鸿学术研究生涯的一扇“屏风”,这次,他不仅仅试图呈现“屏风”本身,还为这扇屏风选择了陈设的地点,设好了画...

-
- 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人就是这样以临代创的!
- 明代书法巨擘,近代笔神王铎,自定日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1不易。 我们可以翻开王铎的作品集,会发现,他老人家很多自称临帖的作品,其实是用巨幛写历代大家尺牍手札的,并且改变,

-
- 书画用印的讲究有哪些?
- 有人说,书画先看印,从印章的品位可见作者艺术修养的高低。确实不错,有的画本来水平不赖,可印章太差,结果把整幅画的水平都拉下去了。可见,印章在书画作品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印章的出现,一般认为起

-
- 宋.米芾《贺铸帖》行草书
- 宋 米芾《贺铸帖》行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米芾《贺铸帖》行草书释文 再启。贺铸能道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其好。人生几何,各阏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来

-
- 徐渭:写意的四点主张
- 提起徐渭,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杂剧《四声猿》,它被人称为“天地间的一种奇绝文字”。而他也开创了明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所谓写意,即“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谈徐渭的绘画主张自当从“写意”入手,来阐述...

-
- 三伏天,书家避暑有“良方”!
-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来了,避暑工作是一定要提前做好了的。 现代人避暑有三宝:西瓜、空调与Wi-Fi,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传统吧。 01 蔡襄 《暑热帖》...

-
- 这本字帖,就叫雅俗共赏!
- 所谓雅俗共赏,就是: 专家感受艺术,不失高度; 专业看出法度,可谈学术; 初级看着可学,营养丰富; 百姓看着舒服,赏心悦目。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字帖,就叫雅俗共赏! 是王羲之?NO!

-
- 宋.米芾《寄魏泰诗帖》行书
- 4宋 米芾《寄魏泰诗帖》(即《与魏泰唱和诗帖》疑为摹本 )行书释文: 寄米元章。魏泰。 绿野风回草偃波,方塘疏雨净倾荷。 几年萧寺书红叶, 一日山阴换白鹅。 湘浦昔同要月醉,泂湖还忆扣舷

-
- 徐渭及其艺术的思想史解读——刘墨
- 徐渭及其艺术的思想史解读文 刘墨 由二元论到一元论,由理性主义到抒情主义,可以看作是从宋代到明代的思想史展开。换言之,在明代,以“情”为中心比以“理”为中心更突出的理情一致主义、兴趣比技巧更受重...

-
- 宋.米芾《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 米芾《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释文 右唐中书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临晋右将军王羲之兰亭宴集序,本朝丞相王文惠公故物。辛未岁见于晁美叔斋,云借于公孙。辛巳岁购于公孙巘。黄绢幅至“欣”字合缝,用证摹刻僧...

-
- 石涛:三百年来一大家,创新是他的艺术精髓!
- 在当今的画坛上提到石涛这个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石涛的画作究竟有什么特点,让他在画坛上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石涛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属于名门之后,但是家道中落之后,石涛开始过

-
- 山水画这么美,为什么“看不懂”?
-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唐人摹本 欣赏山水画 不是为了看风景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画中的“山水”二字绝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它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诸多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