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漆木彩绘镇墓兽(见图),通高60、座边宽30、座厚20厘米,漆木质地。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器由实心木方底座和镇墓兽组成,镇墓兽面部,雕刻有圆眼、獠牙,长长的舌头棱角分明,宽大微翘,通过颈
战国漆木彩绘镇墓兽(见图),通高60、座边宽30、座厚20厘米,漆木质地。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器由实心木方底座和镇墓兽组成,镇墓兽面部,雕刻有圆眼、獠牙,长长的舌头棱角分明,宽大微翘,通过颈部一直下垂于胸口。曲颈方身,身下有凸棱,立于雕凿而成的梯形方座上。方座四面雕刻出一些几何形方块,并饰以各种纹饰,色彩明丽而生动。战国时期,漆器的生产规模日趋扩大,随着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了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亦使得当时的漆器工艺得到迅速发展,漆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漆器制品也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大到床、案、几、屏风、编钟架,小到奁、盒、匣、鉴、笛、排箫等,类别丰富多彩。漆的色调以黑、红为主,具有“朱画其内,墨染其外”的特点。整件器物全身髹黑漆,以红漆描绘面部、舌头、身体、方座的彩绘纹饰图案,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从中可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墓葬风俗和漆器工艺水平已相当成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典藏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