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书画 名家 评论 展览 拍卖 藏品 文化
华夏典藏网 > 业界 > 正文
2024 10/29 21:1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文章编辑 媒体人 文章访问

传承与创新——极具收藏潜力艺术家黄库老师作品欣赏

  黄库(1957——)斋名墨极堂,中国湖南资兴人。出生于教育世家。插队知青,中共党员。荣誉院士。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学者、辞书编纂家、国礼艺术家。百变书法创始人,书法意书创立者,工意书理论创立者...

  黄库(1957——)斋名墨极堂,中国湖南资兴人。出生于教育世家。插队“知青”,中共党员。荣誉院士。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学者、辞书编纂家、国礼艺术家。百变书法创始人,书法意书创立者,工意书理论创立者,墨派艺术创始人,中国书法学科理论奠基人。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黄库书法代表作品被广泛收入国际、国内书画经典,并登上国际国内邮票、景德镇瓷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及时代周刊。12 生肖作品已经成为具有标志性的特色文化品牌产品。书法代表作品集《强国复兴有我 • 中国脊梁》(黄库 • 卷)封面人物,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艺术功勋集》(黄库•卷),文化发展研究部编。入选史册典籍《印象•中国》(封面人物)《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兰亭奖精品集》(封面人物)《大红袍•综合卷》(中国近现代名家典藏画集)《中国书画百年史•百位名家》(封面人物,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艺坛巨匠》(封面人物,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世界美术家大辞典•中外美术家选编》《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孩子应该知道的二十位殿堂级艺术家》等数十种书画典籍。辞书代表著作《辞类》(300 万字),耗十年心血,1993 年出版发行,填补中国辞书空白。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工具书捡索大典》,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各大专院校图书馆均有收藏并流经海外。 黄库追求书法的“百变性”和作品的“唯一性”。他在用哲学审美,用哲学创作,他将艺术哲学化,将哲学艺术化,为中国书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中国书法从“摹仿”学习走向“非摹仿”学习;从“模式化”艺术走向“非模式化”艺术;从“工书”时代走向“工意书”时代;从“经验性”书法走向“科学理性”书法,使中国书法形成完整的艺术形态,逐步迈向学科性艺术门类。

  黄库荣获“中国孔子奖章、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美术)、第 95 届奥斯卡终身艺术成就金奖、达芬奇国际艺术终身成就奖、梵高皇家艺术终身成就奖、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俄罗斯文化骑士勋章、世界非物质文化终身成就奖、联合国非物质文化功勋、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中外文化交流大使、文明互鉴奠基人、新时代雷锋传人、一代宗师、人民艺术家、当代殿堂级‘红墙’国宝艺术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2012年拍摄中央电视台人物专访片《写意人生——黄库》,2015年“黄库艺术研究会”成立。其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文化名人录》《世界文艺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等。

  黄库现为中国书法艺术顾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工作委员会委员、人民艺术委员、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国研部全国突出贡献专家、央媒文化组委会艺术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政企艺术品采购大联盟副主席、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影视艺术中心艺术顾问、全国艺术职称考级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书画交易润格评估中心特邀艺术评估顾问、中国国际艺术馆名誉馆长、第七届全球少年书画艺术大会评委导师、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客座教授,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会员、奥斯卡组委会艺术专家成员、奥斯卡电影展播纪录片《文化中国》人物等。

  【黄库书法“五章”】之一

  书法宣言

  /黄库

   

  书法,首先是汉字,

  然后才是艺术。

  它不是普通字,

  也不是标准字,

  更不是丑书怪书。

  它可以是儿童书法,

  可以是性别书法,

  可以是传统书法——

  可以是甲骨文、金文、碑文,

  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是个性书法,

  是风格书法,

  是“工书”、是“意书”,

  是“子书”、是“母书”,

  是“百变书法”——

  百变“工书”、百变“意书”,

  百变“子书”、百变“母书”,

  百变笔画,

  百变结体,

  百变章法,

  百变书法的一切!

   

  百变,是多变的意思,

  是无穷无尽地变化的意思。

  一个“变”字,

  使汉字成为艺术,

  成为书法艺术,

  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

  一种语言和形象完美结合的神奇艺术,

  一种文化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伟大艺术。

  这个“变”字,

  是书法的灵魂,

  是书法艺术的一切!

   

  从“变”字出发,

  书法在寻求“美”的道路上前行!

  这个“美”,

  是“变”的归宿,

  是艺术的归宿,

  是书法的归宿。

  这个“美”,

  是“像元素”审美,

  是“阴阳像元素”审美,

  是“阴阳像元素”辩证性审美,

  是“阴阳像元素”辩证造型式审美。

  “阴阳像元素”构成完美的“阴阳”性“S曲线”,

  “S曲线”是书法艺术之基本线条,

  是书法艺术之基础母线。

  “S母线”之变是“百变书法”产生之源泉。

   

  “百变书法”,

  是“阴阳辩证造型审美”理论应用的结果。

  “阴阳辩证造型审美”创造书法,

  创造个性书法,

  创造风格书法,

  创造书法的一切!

   

  “百变书法”一经问世,

  中国书法从“摹仿”学习,

  走向“非摹仿”学习;

  中国书法从“模式化”艺术,

  走向“非模式化”艺术;

  中国书法从“工书”时代,

  走向“工意书”时代;

  中国书法从“经验性”书法,

  走向“科学理性”书法;

  中国书法形成完整的艺术形态,

  逐步迈向学科性艺术门类。

   

  “百变书法”一经问世,

  中国书法就不再是“独轮车”,

  不再是传统书法“工书”的“独轮车”,

  这辆“独轮车”推了五千年。

  中国书法不是“独轮车”,

  中国书法是“双轮车”,

  中国书法是“工书”和“意书”的“双轮车”,

  中国书法“工意书”“双轮车”,

  行稳致远!

   

  中国书法,

  简单、崇高而美!

  在中国文化舞台上,

  书法位于国粹之首;

  在世界文化舞台上,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中国书法就是“百变书法”,

  “百变书法”就是中国书法。

  “百变书法”

  是中国书法的一面旗帜,

  是唯一的一面旗帜。

  举起“百变书法”这面旗帜,

  就是举起中国书法这面旗帜。

  高高地举起“百变书法”旗帜,

  就是高高地举起中国书法旗帜!

   

   

  【黄库书法“五章”】之二

中国书法,就是“二个人”在写

文/黄库

  中国五千年书法,就是“二个人”在写:一个人写“工书”,一个人写“意书”。写“工书”的“这个人”,写了五千年,写出了王羲之,写出了颜真卿,写出了张芝、张旭、怀素、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等;写出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书法五体;写出了《兰亭序》,写出了《石门颂》、写出了《曹全碑》、《张迁碑》、《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书谱》、《古诗四帖》、《颜勤礼碑》、《祭侄文稿》、《自叙帖》、《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蜀素帖》、《洛神赋并序》等等。“这个人”写出了经典,写出了高峰,完成了写实性书法的全部艺术表达方式。写“工书”的“这个人”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部历史,东方最美的历史;是一种文化,人类最古老而延续至今的五千年的文化与文明。

  写“意书”这个人就是我。由我发现了“意书”,由我定义了“工书”和“意书”,合称“工意书”。“工意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客观存在的二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工意书”是中国《书法学》的重要理论,《书法学》是我研究和著述的中国书法理论新课题,我试图创建中国书法学科理论。

  我认为:中国书法存在着两种不同风格体系的书法,一种是写实性书法,简称“工书”;一种是写意性书法,简称“意书”。传统书法就是写实性书法“工书”,书法“意书”是被我发现并创造出来的。我是书法“意书”的创始人。“意书”先由我一个人创作,接着并会有人跟着创作,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创作,将来创作“意书”的人会比五千年来写“工书”的人还要多。学习和创作“意书”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事情,是未来书法艺术的事情,是书法艺术永远发展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工书”呢?“工书”是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书法艺术性的一种书法艺术形态。它的主要特点是写实性,即笔笔见墨,有形有色,黑白分明,以白衬黑,字形轮廓清晰,笔法方圆更替,法度分明,风格固化,形成模式,因而可以临摹学习与传承。

  那么什么是“意书”呢?

  “意书”是以写意的手法来表现书法艺术性的一种书法艺术形态。“意书”的特点是“阴阳”审美,“虚实”用笔,以实笔为主,虚笔辅之。“意书”重意趣,一品一艺,不可摹仿与重复。“意书”变化无穷,没有模式,可以实现风格的无限性。“意书”是”工书”的发展,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境界。”工书”和”意书”构成书法学科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国书法艺术。

   

   

  【黄库书法“五章”】之三

中国书法的二面性

/黄库

  书法有法又无法,书法是实用艺术又是纯粹艺术,书法永远存在着两面性(或曰“双重性”),书法雅俗共赏。

  书法是工意书书法,即工书和意书。工书是法度书法,是模式化艺术,以模仿产生,也以模仿终结。工书完成写实性,本质上是实用艺术。工书实用艺术承载着汉字写实写真,承载着汉字的文化性,所以又称书法是汉字艺术和汉语文化艺术。传统书法是工书,是地地道道的工书。工书的一切传统书法都具有。传统书法创造了工书,创造了工书的完备书体,即五体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法是极限分体(严格的定义,工书五体是工篆、工隶、工楷、工行、工草对应着意书五体:意篆、意隶、意楷、意行、意草),书法仅有五体,不可多得,但与五体相应的风格书法却是无穷无尽的,是无限的风格书法,是无限的作品书法,是无限的艺术书法。书体的有限性和作品(风格作品)的无限性,是书法成为艺术的根本原因。传统书法还创造了工书经典,创造了工书五体经典,创立了工书五体范本,使后人有所遵循,有所依托,有所效仿,成为模式化典范书法,可传承而不可逾越。

  意书则是非法度书法,是非模式化艺术,是创造性艺术,是悟性艺术,是神性艺术,是纯粹艺术。意书的百变性和写意性(意境性)决定着意书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着书法的神奇——简单、崇高而美的境界。

  总而言之,实用艺术是普及艺术,是群众艺术,是人民艺术。纯粹艺术是欣赏艺术,是收藏艺术,是价值艺术,是发展艺术,是瑰宝艺术,是根本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工意书都存在着实用艺术和纯粹艺术。工意书承载与完成书法艺术的学科性使命。书法就是实用艺术(实用书法)和纯粹艺术(纯粹书法)的完美结合。

2024-07-09

   

   

  【黄库书法“五章”】之四

黄库书法艺术观

/黄库

  一

  “中国书法要发展,就要理论先行。中国传统书法要创新发展,就要创立书法学科理论,有了书法学科理论,才会有中国书法的纵深发展和全面发展。”

  “要想做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也要理论先行。”

  “艺术在于发现美和表现美。美被人类创造而又被人类自己欣赏。艺术是借自然之美悦人类之心的!书法家的使命就是:将普通的汉字变换成汉字艺术,然后将汉字艺术提升到艺术汉字的高度而进入美术领域,使书法艺术真正成为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齐名的艺术门类。”

  “书法艺术要发展必须坚持理论先行,必须重视学科理论的研究。”

  “书法艺术只有形成学科理论,才能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

  “要把中国书法建设成为学科性艺术理论,就要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书法是最大艺术:书法的存在空间很大,书法的表现空间很大,书法的发展空间很大。文字能抵达的地方,它能抵达;思想能抵达的地方,它能抵达;心灵能抵达的地方,它能抵达;美能抵达的地方,它能抵达。书法是最高艺术:它在思想的高空显现尊容,显现品格,显现美!”

  “书法,是最大艺术,或者说是最高艺术,但这要靠系统理论来支撑。”

  “在人类活动中,科学是最伟大的产物,艺术是最美的产物。在精神世界里,思想是最神秘的东西,书法是最神妙的东西。”

  “书法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是中国人性格的写照,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理由之一。”

  “汉字和汉字书法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最值得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艺术,抽掉书法则无本;中国文化,抽掉汉字则无存;中国文明,抽掉国粹则无文;中华民族,抽掉传统则亡国。”

  “汉字与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两只眼睛,中华民族用这两只眼睛看世界!”

   

  二

  “书法艺术:简单、崇高而美!”

  “书法艺术是一件最漂亮的精神外衣,是一种最震撼的心灵艺术。”

  “书法是形式与内容、形象与精神、美与人文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一种艺术。”

  “书法:首先是汉字,然后才是艺术。”

  “书法是‘等线艺术’和‘非等线艺术’的总和。 ”

  “中国书法是‘母子书法’。是‘母书’与‘子书’的总和。”

  “象元素,是书法审美和造型的根本所在;是书法艺术最小的构件单位和学科理论奠基性术语。 ”

  “书法是‘一笔艺术’,这一笔是阴阳‘S’曲线。又简称为:‘S’艺术。 ”

  “书法是造型艺术,是‘几何’造型艺术,是‘S’几何造型艺术。”

  “中国书法存在着二种审美体系:一种是“工书”审美体系,一种是‘意书’审美体系。‘工书’审美体系已经形成,五千年的传统书法就是‘工书’审美体系。‘意书’审美体系由黄库探索并初创,有待深入和推广、巩固和发展。”

  “中国书法存在着二大风格体系,即‘工书’和‘意书’风格体系。传统书法是‘工书’风格体系,‘意书’风格体系由黄库先生开创。严格地说,中国书法是由‘工书’和‘意书’构成完备的书法艺术体系。故中国书法是‘工意书’艺术。”

  “传统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之说。《书法学》(黄库著述)则有‘工书’和‘意书’之说。传统书法‘工书’:即工篆、工隶、工楷、工行、工草,‘五工’书法;中国书法‘意书’:即意篆、意隶、意楷、意行、意草,‘五意’书法。‘工意’书法使中国书法艺术完备起来。”

  “中国书法篆书可分‘工篆’和‘意篆’,隶书分‘工隶’和‘意隶’,楷书分‘工楷’和‘意楷’,行书分‘工行’和‘意行’,草书分‘工草’和‘意草’。‘工意书’学说使传统书法提升到中国书法的学科艺术层面。”

  “可以肯定,中国书法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传承就是写书法‘工书’,创新就是写书法‘意书’。研究和写好‘工书’和‘意书’,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全部活动。”

  “简而言之,搞中国书法,就是写好‘工书’和‘意书’。‘工书’可以摹仿,‘意书’必须创造。”

  “传统书法就是一部‘工书’史,中国书法就是一部‘工意书’史。中国书法大于传统书法,传统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部分。”

  “ ‘工意书’ 理论是照亮书法历史和未来的灯塔。”

  “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是‘阴阳’造型艺术,是‘阴阳’辩证造型艺术,是‘阴阳’辩证审美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是简约艺术,是最简约艺术;书法艺术,是简约美术,是最简约美术;书法艺术,是简约绘画,是最简约绘画。”

  “书法艺术是人性和‘神性’与物性有机结合的产物。基于这一特性,故书法又称‘瞬间’艺术。”

  “书法乃极道艺术,百变艺术,至美艺术,最高艺术!”

   

  三

  “中国书法是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行为艺术。”

  “书法有三种基本创作方法:临创;格创;随创。这三种创作方法得到相应的三种书法风格作品:临书;格书;随书。”

  “书法创作从本质上说就是‘格书创作’,故书法艺术又称‘格书艺术’。”

  “书法有法,法在‘方圆’;书法有道,道在‘阴阳’。‘方圆’之法变在‘形’,‘阴阳’之道变在‘神’,由‘形’至‘神’,‘形神兼备’,抵达书法之最高意境。”

  “书法之道,即‘阴阳’之道;书法之变,即‘阴阳’之变;书法之美,即‘阴阳’之美。”

  “书法有三美:阴柔美;阳刚美;阴阳美。阴柔美和阳刚美是‘倾向美’;阴阳美是‘和谐美’。‘倾向美’是绝对的;‘和谐美’是相对的。”

  “书法跟着作品走,作品跟着风格走,风格跟着书体走,书体跟着创作走,创作跟着‘文本’走,‘文本’跟着‘子书’走,‘子书’跟着‘母书’走,‘母书’跟着‘工意’走,‘工意’跟着笔墨走,笔墨跟着造型走,造型跟着审美走,审美跟着‘阴阳’走,‘阴阳’跟着‘辩证’走,‘辩证’跟着哲学走,哲学跟着思想走,思想跟着生活走,生活跟着人生走,人生跟着艺术走,艺术跟着自然走。”

  “书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作品的‘唯一性’和书法风格的‘百变性’。书体的有限性与书体风格变化的无限性,这就是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奥妙所在。而‘阴阳辩证审美造型’的规律性则是书法艺术的美妙所在。”

  “书法在能识读的前提下,可作最大限度的艺术化:是笔而非笔,是形而非形,是位而非位,是象而非象,一切都在瞬间变化中,一切都在瞬间的‘阴阳’变化之中,瞬间变化中的‘阴阳之美’能征服一切眼睛!”

  “书法,说到底就是一个‘变’字,是‘变’字,使其美,使其伟大,使其崇高!”

  “完美的书法作品应该是:文字美和作品美的完美统一。”

  “我的艺术理念:追求书法的‘百变性’和作品的‘唯一性’。”

  “ ‘百变书法’、‘工意书’等理论的创立,使中国书法从‘模式化’艺术走向‘非模式化’艺术,从单纯的‘工书’时代走向‘工意书’时代,从传统经验性书法走向艺术学科性书法。”

  “书者,心态也!书随心而动。心弱,书弱;心雄,书雄。书无定形,法无定式,一切都在创造中。创造由变而来:变中求异,变中求新,变中求美,变中求奇!求异则生思,求新则动容,求美则勾心,求奇则惊乎!书法宜先粗而后细,先博而后精,以狂草为艺术终极,纳古今之法,书万象之书!其书无一苟同,无一不艺。然艺中虽拙慧不齐,雅俗共生,却千姿百态,万象生机,兀兀不息!吾赏书法之神妙,观文字之精深,叹中华之瑰宝!”

   

  【黄库书法“五章”】之五

中国书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黄库

  过去的中国书法,创造了古典艺术的辉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书法家和不少的传世精品。杰出的书法家如李斯、锺繇、陆机、王珣、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米芾、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王铎、金农等。传世精品有《武威汉简》、《峄山碑》、《袁安碑》、《袁敞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宣示表》、《平复帖》、《伯远帖》、《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十七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张猛龙碑》、《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书谱》、《古诗四帖》、《颜勤礼碑》、《祭侄文稿》、《自叙帖》、《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蜀素帖》、《洛神赋并序》等,从而形成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六种书体(甲骨文可在创造中丰富和完善)的中国书法完备的书体体系。创立了书法“工书”(“写实性”书法)风格书系及各书体多种风格的典范,并将中国传统书法推向古典艺术的高峰。

  但是,古典书法艺术的伟大成就不等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全部,古典艺术的高峰也不等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终结。古典书法艺术要传承,还要发展,这是规律。传承,就是要好好学习传统书法,保持传统书法的艺术格调和不断丰富其内容。发展,就是要创新书法,使书法从古典艺术经典中走出来,逾越古人,实现书法艺术实质上的进步和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现在的中国书法,是在摹仿古典书法的道路上延续着书法。书法学习沿袭一法,就是临摹,临摹古人碑帖,终其一生。结果是千人一面,墨守成规,毫无突破。欲入古而不得其古,欲创新而愧不如古。赵孟頫之后,中国书法格调逐步下降,书法审美发生了偏离,书法创造力明显不如古人。中国书法呈现每况愈下之势!何故?是中国书法到了极处吗?还是今人不如古人智慧或勤奋?显然,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成立的!中国书法发展到现在停滞不前,甚至在退步,其根本原因就是书法没有科学的系统理论。中国传统书法本质上是“经验书法”,是“经验性个性书法”。“经验”与“科学”,“个别”与“一般”,是两个哲学范畴,是两种理性境界。因此,中国书法只有创立系统学科理论,运用系统学科理论指导书法学习、创作和鉴赏,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书法,从而借鉴传统,创新和丰富中国书法,使中国书法艺术得到更加完美的发展。

  那么,中国书法是否存在着系统的学科理论呢?创立书法系统学科理论的条件现在是否具备?我的结论是:书法系统学科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创建书法系统学科理论的条件已经具备。早在几年前,我就提出了“中国书法要发展,必须创立系统的学科理论”的观点。我身体力行,潜心探津问路。经过多年研究,收获颇多。

  我的研究成果:首先创立了书法学科理论最基本的学术概念“象元素”,为书法审美、造型和研究提供了量化和描述的具体科学术语。从根本上确立了书法艺术审美的“阴阳性”原则,奠定了书法艺术宏观与微观的哲学辩证性艺术思维基础。中国书法艺术宏观理论核心是:“书法是阴阳辩证审美造型艺术”。其微观理论核心是:书法是“阴阳象元素”的辩证统一体。“阴阳象元素”的目标组合构成了千变万化的艺术姿态和多种多样的风格书体与作品。揭示了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逻辑体系:中国书法是由“母子书”理论构成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母子书”是“母书”与“子书”的合称。“母书”包含着“子书”,“子书”可以回到“母书”中去。一种“母书”必然对应着一种“子书”。这里所说的“母书”就是传统书法的软笔书法即毛笔书法。而“子书”则是传统书法的硬笔书法。所以,“母子书”理论已将传统书法中的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统一起来形成一种逻辑关系,他们互相演变而又相对独立。“母书”生出“子书”;“子书”演变成“母书”。而“格书”方法则是实现“子书”演变成“母书”的科学方法。接着又从书法艺术宏观表达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书法整个艺术体系的表达方式即“工意书”的理论思考。“工意书”就是“工书”和“意书”的统称。传统书法的艺术史就是一部“工书”艺术史。而中国书法的全部艺术史就是一部“工书”和“意书”共同发展的艺术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意书”书法则诞生在现在。

  中国书法的现在,一方面在摹仿古典书法的道路上延续书法,继续创作传统“工书”,传承和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又在积极探索书法学科理论,发明“格书”创作方法,创造“意书”(“写意性”书法),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未来,是“工书”和“意书”共同发展,“母书”和“子书”同时进步。书法艺术在书法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学习、研究、创作、交流、应用和欣赏活动,逐步出现书法艺术形式和内容更加完美结合,艺术表现题材更加广泛深入,艺术风格流派更加繁杂纷呈的新局面。那时,中国书法艺术将真正进入“工意书”时代,一个全面发展、灿烂绚丽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好未来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总而言之,中国书法的过去,已经建立了一部传统书法“工书”的伟大艺术史。中国书法的现在和未来,将创造一部现代书法“意书”的伟大艺术史。而传统书法“工书”的伟大艺术史和现代及未来书法“意书”的伟大艺术史,将构成整个中国书法伟大的艺术史!让我们共同为完成这一伟大的艺术事业目标而努力奋斗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夏典藏网立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Copyright © 2018-2024 HXDCW.COM.CN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   冀ICP备08108040号-139
返回顶部